稍等哦,玩命加载中 . .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摘要


前言

想买这本书是因为它与宫崎骏之间的缘分。
这是一本宫崎骏从10岁读到70岁的小说,2017年,将近80岁高龄的宫崎骏宣布正在制作一部电影,并直接将书名选定为电影名。
“这本书传达出这样的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书的作者叫吉野源三郎,日本作家,书写于1937年,应该是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年份吧。在欧洲。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已经掌握政权,法西斯主义成为各国民众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全世界上空。这本书的目标受众就是当时日本的少男少女,作者旨在保护人文精神,传播自由丰富的文化,让他们跨越偏狭的国粹主义和反动思想,尽早树立有关人类进步的信念。在当时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这种勇气与见识确实过人。

就我个人观感而言,这本书是属于比较轻松好读的那一类。书名乍看有点鸡汤,但其实并非一味地搪塞问题。心灵鸡汤给的是安慰,而它给的是真相和理智。语言浅显易懂,但内容隽永而深刻,也因此入选日本教科书。

摘自书后他人评价:
杜威等人早就强调过,教育并非高高在上地就某一主题进行教诲,并找各种各样的事件作为例证,而是将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小事信手拈来,推动个人的思考。……或许道德教育——就算排除意识形态上的内容——本身就是在将道德的方方面面强行灌输给人们,出现了众人皆知的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等奇怪的名词……我认为那些人都应该重新熟读一下这本书。

摘要

人类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

看着别人的自己,被别人看着的自己,注意到被别人看着的自己,从远方眺望自己的自己……形形色色的自己在小哥白尼心中重重叠叠,他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胸口仿佛有波浪此起彼伏。 (读到这个的时候想起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视角的转换)

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人民一直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深处思考一步,这是因为人无论何时都习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观察与思考。
如果人深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无法了解宇宙的全貌,同样,一旦仅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我们平常总说太阳升起了,太阳落下了,这并不会妨碍日常生活。但是,想了解宇宙的重大真理,就必须摒弃这种思维方式。

珍视内心的感动

绘画、雕刻和音乐的有趣之处只有欣赏过的人才知道,对于没有接触过卓越艺术的人,无论怎么说明,终究无法让他理解。尤其是在这写方面,光有眼睛和耳朵是不够的,必须要打开用于欣赏的心之眼和心之耳。而心之眼和心之耳之所以能够打开,也是接触了卓越的作品,内心渐渐被打动所致。想了解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义,需要你先活得像个真正得人,在人生中切实去体会,否则再厉害的人都无法教会你。

最关键的就是无论如何都从你真实的感受、真正打动你的事物出发,不断思考其中的意义。当你有深切的感受和发自心底的想法时,绝对不能有一丝敷衍糊弄。你要认真思考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对哪些事有感受,感受如何,这样你就能通过具体的感动,或者说无法重复、仅此一次的经历得到意义,而这种意义不仅限于当时。常从自身体验出发,进行率直的思考。如果你有一丝糊弄,那么无论你曾想到或说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都不是真的。(嗯近来有很多这样的体会,珍视自己的内心,始终努力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才能真正认识我自己吧)

很多时候,周围的环境都在教导我们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有的人无视规则,甚至玩弄而不知耻;而大多数的我们,被硬塞进这些规则,我们知道这是对的,但我们并不知为何。可人本身就是光明与黑暗的结合体,有时面临诱惑,便在左右摇摆中饱受对自我的唾弃与不安。
从灵魂深处真正明白人究竟是什么地方高尚,而非依靠世人的眼光,这样才能从心底想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是好的,这是坏的,无论是逐一作出判断,还是随后付诸行动,都要时刻珍视从心中涌现的真挚感情。(突然想到了,只有被爱,才会学会如何去爱)

联系

牛顿将作用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和作用于天体之间的引力联系起来思考,证明这两种力性质相同,问题在于这两种力是怎样在牛顿的大脑中被联系起来的。
宏大的思考,也是从出乎意料的简单之处出发的。就算你认为已经完全明白,一旦顺着原先的思路继续苦思冥想,就会遇到并不明白的事,这样的事可不仅限于物理学。

生产物品(随着协作与分工规模的扩大) 协助劳动,运送物品 出现多种分工 世界被连接起来 生产关系

关于贫穷

无论穿着多么名贵的衣服,住着多么奢华的宅邸,笨蛋就是笨蛋,小人就是小人,作为人的价值不会因此而提高。自始至终,我们都必须着眼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如果还因贫穷而自卑,就证明作为人还远未合格。

值得庆幸与珍惜

人类从与野兽无异的远古时代,历经数万年的漫长岁月,经过艰辛的努力,才终于发展出今天的文明。可是,人类努力的报酬并未分享给每一个成员。在现在的社会中(注:1937年日本),像你这样能够不受打扰地学习,随心地发展才能,是多么值得庆幸。
(想到了b站的“后浪”视频,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有让我挺感动的点: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 文化繁茂 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 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确实是这样,互联网的存在让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容易获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b站·真学习软件😂)

学问和艺术没有国境,你应该也听过这句话,事实正如此。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昆仑山脉等堪称亚洲大陆脊梁的险峻山脉,和塔克拉玛干那样的大沙漠,最终都没能妨碍卓越艺术的远行。从希腊到东方的最东端,遥不可及的距离,两千年的时光流逝,生生死死的几十亿人……还有个民族创造出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文化!这是多么壮丽宏大的视野啊!(再次感叹互联网的强大,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互联网的兴起则打破了地理限制,又是一个大突破)

去创造,不要消费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在L先生的某篇推送中看到的(一个很喜欢的公众号:L先生说),刚好这里也提了)

那些在贫困中长大、上完小学便开始靠体力为生的人即使成年后,掌握的知识也大多不及你。几何啊,代数啊,物理啊,这些只有中学才会教的知识,就算是其中最简单的部分,他们一般也一无所知,他们对于事物的偏好多半也不入流。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看,你很容易认为自己比那些人更加优秀。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他们才是扛着这个世界的人,远比你了不起。仔细想想,在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有哪一个人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就连学问、艺术这类高雅的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也都是那些人挥汗如雨地生产出来的。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文明,也不会有社会的进步。你自己又如何呢?你正在创造什么吗?你从这个社会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反过来又给予过它什么东西吗?

为生产而付出的劳动让人活得像个人。不光是食物和衣服等物品,就连学问和艺术的世界也一样,主动创造的人远比被动接受的人重要。
(不过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还有其他可创造的东西 对我来说,拥有表达欲和创作欲确实是一件很重要且美妙的事情,至少现在的我很享受这种状态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输入才有输出)

拿破仑

拿破仑 瓦格拉姆战役
想到一个人竟然能够如此强大、如此干练,任何人都忍不住为之惊叹。连歌德那样热爱人道与和平、对人类进步抱有巨大希望的文豪,一提到拿破仑,都会打心底感叹他源源不断的行动力和天才般的决断力。(感觉自己就是行动上的矮子,但是在看过身边许多优秀的人后,至少自己能够体会的行动力的阈值也会随之提高)

勇气

世界上有许多善良的人,他们满怀好意,却因懦弱而无法发挥善心。许多人并不是坏人,却因懦弱而给自己和他人招来不幸。未能与人类进步相结合的英雄精神是空虚的,而缺乏英雄气概的善良也同样很空虚。

痛苦与悲伤

“我看老奶奶很吃力,想帮她拿行李,可最终没能做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却不可思议地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中。”
“真的是这样,如果没有那段回忆,我大概无法践行心中正面、美妙地想法。人的一生中每一次邂逅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新来过。如果没有那段回忆,我或许要等到很久之后才能明白,当邂逅发生时,我必须切切实实地展示出自己内心的美好。后悔是后悔,却让我学会了一件在后来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
窗外的天空带着春日的暖意,透着宁静而深邃的晴朗。

人的不幸可以证明人的伟大。除了被罢黜的国王,谁会因为自己不是国王而感到不幸呢?谁会因为自己只有一张嘴而感到不幸呢?谁会因为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觉得自己不幸呢?可能从来没有谁因为自己没有三只眼睛而感到难过,但所有人都会因为一只眼睛都没有而感到难过。 ——帕斯卡

感到痛苦,知道身体出了问题,这正是痛苦将身体的不正常状态告诉了我们。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却没有任何不适,我们就会毫无察觉,有时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同样地,当人不处于为人应有的正常状态,心灵才会感到痛苦和煎熬,让我们知道出了问题。内心感到痛苦,我们才能认清人原本是什么模样的。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从自己的痛苦与悲伤中汲取这样的知识。
当然,也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幸,是因为他任意妄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还有的人执着于无聊的炫耀,过得很辛苦。但是,这些人的痛苦与不幸都源于他们有任意妄为的欲望,无法丢弃无聊的虚荣心。

承认错误令人痛苦,但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我们会为了犯错而感到痛苦。“除了被罢黜的国王,谁会因为自己不是国王而感动不幸呢?”如果不具备遵从正确道义行动的能力,又怎会因想到自己的过错而留下痛苦的泪水呢?我们总会在痛苦中汲取新的自信,因为我们拥有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力量,才会尝到犯错的痛苦。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会犯错。
但是——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


文章作者: Wind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Wind !
评论
  目录